新产品上架喜讯(一)   新产品上架喜讯(二)   新产品上架喜讯(三)   新产品上架喜讯(四)   新产品上架喜讯(一)   新产品上架喜讯(二)   新产品上架喜讯(三)  
中国企业家必需具备的十大意识

     意识是观念形态,是思想的集中体现。企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也具有意识。企业的意识,实质指的是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的群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惟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的群体意识不断解放和创新,才能使企业独步于天下,长胜不败。
  目前,在中国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的群体意识中,仍有诸多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落后意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急功近利的经营意识,好大喜功的狂妄意识,与市场经济背离的弄虚作假和过度投机意识,对政治资本的偏好意识等。如果企业面对这些落后意识,抱守残缺,企业的一切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不创新,就灭亡。
  问题是,按照改革中和改革后的中国企业的要求,中国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应当具有哪些必需具备的意识呢?我认为以下十个方面的意识是根本的和主要的。
      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在自然界和社会中,一切的生物的生存过程都是时刻在防范危机并与危机作斗争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丛表象上看是优胜劣汰,但优与劣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关键在于那些掌握命运的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企业能否警觉身边已经存在的种种危机。有了危机意识,就会激励人们奋发图强,防微杜渐,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使危机不发生,即使危机发生了,也会挽狂澜于既倒,转危为安,保持企业的繁荣昌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反之,危机意识淡薄,或无危机意识,企业就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危机发生了,又束手无策,最终使企业陷入困境,致企业于死地。
      创新意识
  创新始终是一个动态的滚动发展过程。古人云:“兵无常态,水无定形,守业必衰,创业有望。”所以,企业的创新永无休止,不能一劳永逸,浅尝辄止。一位企业家说:“我们始终生活和工作在忧患之中,任何发明和创造以及在竞争中的胜利,至多只能高兴5分钟!”因而,作为一个明智的企业家,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当代,作为现代企业,不仅要创本企业之新、创本行业之新、创本部门之新、创本国之新,更重要的是创世界之新,只有创世界之新才是创新的最高境界。正如伏尔泰所说:“创新是时代精神,谁不具备这种精神,谁就要承担时代的全部不幸。”
      战略意识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细胞。在当代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家有无战略或意识和战略意识强弱,能否对企业的发展作出卓有成效的战略安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古人云:“量物易长,放物宜远。”企业家真正要想办好一个企业,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未来环境的发展变化,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取得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最终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实现。否则必败。
      竞争意识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在国内,而且扩及世界。竞争是无情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即使在市场经济运转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有些企业家缺乏竞争意识,从残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也是常见的。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中,很难设想一个企业一次成功就永远成功。在企业界,生与死、成与败,都是竞争的结果,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世界500强企业年年都发生变化,有些企业从中消失了,又有一些企业挤了进来。企业家也是这样,有些企业家沉下去了,又有些企业家浮了上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企业家要想在竞争中不成为失败者,必须正确地树立自己的竞争意识,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合理地应用竞争战略。企业的核心力关系到企业盛衰荣枯、生死存亡的大局。
      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虽然同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优胜劣汰,无疑首先取决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设计中,必须严格区分企业的“增长”和“发展”的不同内涵和关系。企业资产(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可持续发展的量化表现,但它仅是一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企业的“发展”则提出一些比单纯数量“增长”更高的要求,它的核心是对企业内外资源全面的和合理的利用,促使企业保持长久的发展活力,保质保量地完成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它的各方面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要严防有“增长”无“发展”或以牺牲“发展”求“增长”的不良倾向。
      知识管理意识
  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即利用市场等手段,对企业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知识实施有效管理,尽可能地促使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保证企业高效、持续地发展。在知识管理中,企业家应当起到引导、组织和推动的作用:首先,应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灌输给每个员工。其次,企业家本人必须精通知识管理的过程、程序和操作方法,具体指导员工并使他们能有效地收集、应用、交流和创造新的知识。最后,企业家在知识管理中必须受到全体员工的信赖和尊重,在员工中具有影响力、亲和力和协调力。企业家如果做不到这些,企业的发展必将必然受其影响,甚至难以为继。
      市场意识
  市场意识是企业家须臾不可淡化的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商品生产者在生产出产品之后,必须实现产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这种“跳跃”不能成功,摔死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所谓“惊险的跳跃”,就是在市场行为中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转换。如果这种转换实现不了,投入的资金不能回收,企业将难以为继。所以,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在当今的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作为任何一种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市场意识的转变:从满足市场向创造市场的转变;从封闭市场向开放的市场转变;从功能市场向功能和绿色相结合的市场转变;从产品市场向服务市场转变;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等。 
       知本意识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与变化的时代里,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标志。同时,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如信息网络化的力量、知识创新的力量、顾客的力量、投资者的力量、组织的速度与变革的力量等各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因而使人力资源管理既有工业文明时代的深刻烙印,又反映着新经济时代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从而呈现出种种新的特点。因此,企业家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一刻也不能忘却“以知为本”这一本质的特征。否则,必将使企业陷入困境。
       资本运营意识
  历史不容置疑地表明,在市场经济中,受市场竞争规律所决定,“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颇受人们关注的现象。它的主要方式,就是“并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积累和扩张成长起来的。”企业并购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实现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率运作形成强大规模效应的手段。这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规律。上个世纪初至今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的五大并购浪潮,把许多大企业推到规模的极限,并带动科技的大发展,推动社会的大进步。
       组织再造意识
  在现阶段,跨国公司的结构,已经由“U型”经过“M型”发展并转化为“E型”。所谓“E型”,就是用商业生态系统来确定企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客户、供应商、生产厂家、资金渠道、行业协会、标准制定机构和管理机构等有机组成的一个协调的群体;它类似于一个生物群落,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共同进化和发展。任何一个企业(包括跨国公司),都必须在其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否则,必将被滚滚的市场大潮所淹没,而且很难翻身。

转载,出自网络

下一页: